九游娱乐提供安全,免费的手游软件下载!
2025年上半年,香港市场以其显著的韧性与强势表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初以来涨幅均超20%,分别为22.22%和21.27%。恒生医疗指数表现尤为亮眼,年初以来涨幅高达63.03%。
而从资金流向看,年内资金净流入额较高的港股ETF主要集中在科技类ETF和红利类ETF,也有少量创新药ETF。《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年内港股ETF中,科技主题和红利主题业绩表现均较好,“跷跷板”现象并不明显。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港股ETF的前二十名均为医药主题ETF,其中有9只ETF,创新药ETF也一举拿下了港股ETF业绩的前七名。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副主任张碧璇向记者分析称,创新药板块快速拉升,一方面受到政策利好提振。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创新药”以来,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从早期研发到临床应用以及最终保险支付的全链条均有所涉及,这样的系统性支持有望推动创新药产业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从上市公司披露数据可以看到,创新药企业已经逐渐完成早期探索积累,开始进入规模化盈利周期。尤其是上半年创新药企BD(商务拓展)交易总额已接近去年全年总额,其中多为中外药企间的跨境合作,这进一步打开了中国药企潜在的成长空间。叠加AI快速发展可能带来较为确定性的研发效率提升,资金涌入和市场情绪修复使行业板块迎来迅速反弹。
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基金经理储可凡向记者指出,今年,创新药迎来出海、业绩、政策三重共振。出海端,国产创新药连续披露多笔重磅海外授权交易,国产创新药“借船出海”的国际化进程加速,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彰显。业绩端,创新药龙头公司率先实现扭亏进入盈利周期,国内诸多创新药企业有望集中迎来经营层面的盈利拐点,重磅创新药的上市销售,也有望驱动公司业绩“非线性增长”。政策端,首版医保丙类目录有望在年内推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政策仍在持续推进。
“港股创新药和A股创新药在上涨逻辑上大致相同。”诺安精选价值基金经理唐晨指出,主要在于创新药资产具有全球定价的属性,投资者的关注重点更集中于创新药项目本身的核心价值。当然,A股和港股市场的微观结构不同,所以短期的表现形式会有一些差异。
大成基金国际业务部高级基金经理冉凌浩表示,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基本面也出现大反转,创新药出海的数量与金额极其亮眼,这使得长期缺乏投资者关注且估值较低的港股医药板块受到持续的资金流入,出现极为亮眼的涨幅。尤其是二季度以来,持续有创新药公司公布超预期的全球BD数据,也进一步打开了投资者对美国药企继续收购中国医药资产的预期。
记者发现,如果单看资金流向,年内资金流入较多的并非全部是创新药ETF,而是更多流向科技类ETF和红利类ETF,资金偏好跟港股ETF的表现出现一定差异。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6日,全市场34只科技类ETF合计流入资金363.39亿元,16只创新药主题ETF合计流入资金131.4亿元。
记者同时注意到,科技和红利的“跷跷板”效应在今年的港股表现中并没有显现。上半年,科技主题ETF和红利主题ETF的业绩表现均亮眼,资金流入额也都很可观。
储可凡表示,今年以来,港股科技与红利低波类ETF均迎来较多资金流入,流入的原因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在于很多投资者在资产配置过程中,采用“哑铃型”配置策略。哑铃的一端配置低波动、稳健型资产,港股红利低波类资产股息率相对较高,低波因子的加入进一步降低该类资产的波动与回撤,适合配置为哑铃型策略的一端。哑铃的另一端配置高成长性、高波动的资产,港股汇聚较多科技创新公司,可用以博取超额收益。
差异方面,储可凡指出,科技与红利这两类资产的投资逻辑、驱动因素并不相同。港股科技类资产主要受今年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发展的驱动,投资者更加看重相关公司的远期空间,捕捉的是未来成长性带来的高上涨弹性。而港股红利低波类资产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在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往往能够取得较为稳健的收益,在全球宏观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更加适应投资者追求确定性的投资需求。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指出,在低利率时代下,红利资产股息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有投资价值,科技成长类资产也因无风险利率下行可获更高估值。二者本质上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对立统一关系。它们是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选择,科技股高成长高波动,红利股稳定防御,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如港股估值修复、资金涌入等情况下,可共同上涨,实现优势互补,投资者也可通过“哑铃策略”兼顾收益与风险。
谈及港股未来表现,冉凌浩表示,下半年港股科技股的投资机会最值得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中国资产重估的宏大叙事。前两年,因为中国面临宏观经济放缓的压力,以港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的估值较全球及新兴市场平均水平有较大的折扣。但今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预期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二,中国科技行业的崛起。DeepSeek的诞生引发了对于我国AI产业应用前景的重估,本质是建立在对科技趋势的乐观情绪上、自下而上驱动的结构性行情。第三,港股科技股的代表性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具有低估值高增长特性。从指数基本面来看,恒生科技指数的主要成份股公司正在率先重拾快速增长。
格上基金研究员毕梦姌提醒道,首先美国关税政策的升级,特朗普政府于7月密集宣布“对等关税”,8月1日起将对加拿大、巴西等国征收35%~50%关税,虽然港股公司受直接影响较小,但也可能冲击港股盈利预期。其次是监管政策收紧。香港证监会2025年3月新规将IPO融资杠杆上限压缩至10倍,终结“百倍打新”模式,抑制散户投机热情,可能降低新股市场活跃度。再次,须注意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下的流动性风险。6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内部分歧加剧,多数官员认为关税可能推高通胀,利率维持在4.25%~4.5%区间。若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复推迟降息,港股流动性可能承压。最后是个体与板块风险。如近期港股金融股过热,非银金融板块短期涨幅较大,须警惕回调风险。
相关资讯
热门攻略
热门资讯